
白露的第二日,天气依然酷热,我们来到有着浙西名埠之誉的游埠。看看这个有着千年历史,却被遗忘在历史角落的的地方。

游埠,这个位于浙江兰溪市西南部的千年古埠,历来是浙赣闽皖交界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埠重镇。游埠古镇,也因此与桐乡乌镇、湖州南浔、义乌佛堂并称“浙江四大千年古镇”。

漫步古街,浓厚的复古气息在这里散布开来。

在乡下,老百姓依然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于是,早上自然成了镇上最热闹的时候。喝早茶、泡茶馆,是当地男人的嗜好。

时代在变,部分茶馆的味道也悄悄发生了变化,成了棋牌室。


在小巷深处,还分布着不少古民居、宗祠等建筑,白墙灰瓦,连绵成片,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着传统风貌与历史格局。

宁静,一个让你感受传统、体验儿时记忆的地方,游埠,等你回忆的地方.....

老式剃头

各种小杂货店、理发店,一眼望去,仿佛回到了70年代的小时候。找一个茶铺,喝一杯晚茶,看一看夕阳,等下一个天亮。




游埠酥饼在清末初期就有自己的品牌, 在浙西堪于金华酥饼齐名在外。以前在农村小酒店里,酥饼就是一道下酒佳肴,人们喝着老酒,嚼着几只酥饼,美不可言。


时间不到早上9点,茶楼已人去楼空,老街一天中最热闹的时段过去了。


游埠,因其为龙游县下游商埠而得名。自唐宋以来,它就是重要的水陆码头和物资集散地。明清时期,当地人烟稠密,商业繁华,一跃成为浙西四大名镇之一。抗战时期,杭州、绍兴及兰溪县城沦陷,商民纷纷前来避难,开店设摊,街市为塞,工商业盛极一时。

游埠作为大摄影家郎静山的老家,也吸引着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

游埠还保存着一条‘活着’的手工业老街。古老的手工艺者,散步各个角落,让你眼前一亮的打铁、篾编、手工木秤。一刀一刻,像时间的打磨一般,在这个古镇镌刻。

“我12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做木杆秤,祖上三代都是做这个的。”82岁的吴师傅戴着细边眼镜,猫在一张堆满工具的木桌后面,坚持手工制作木杆秤。

或许是早已习惯了游客们的打量。面对镜头的打扰,老人专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理发,只有在这里还保留着它最原始的意义。


竹编匠人,一根毛竹,在他手里,变成一丝丝绕指柔,看似简单的竹编技艺,凝聚了匠人的智慧与汗水。

这是一家位于老街的理发店,店里的一张理发椅已有百年历史,曾被选为多家电视剧拍摄地。

游埠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名人辈出,如清光绪解元曹清泉、教育家曹谦、婺剧名演员江和义、世界摄影大师郎静山等。

走入百年酱坊的大门,一个大晒场首先映入眼帘。一百多口千斤缸整齐地摆着,盛着不同时期出产的酱油。“芥子园三伏酱油”,可是有百年历史的老古董了,1915年,它和金华火腿、金华酒齐名,获得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万国博览会是世博会前身)金奖和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优等奖,声名远播。

院子里,放着近百个大缸,一个个大缸像渔翁似的戴着“大斗笠”。因为下雨,缸里不能进水,防止酱油“出花”,才给一个个大缸“戴”上大斗笠。如果天晴,就卸掉雨具,让酱油沐浴阳光。只有这样,阳光才能使大豆、小麦粉、盐和酶充分地发生奇妙反应。

老街上的私人收藏博物馆

土布又称“家布”、“粗布”、“老布”,采用全棉织造而成,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

手工编织的草鞋,让人想起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靠着一双脚板走过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看到当年的草鞋拿出来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要让生活在现在这么个安泰富足的社会里店轻人懂得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生活!

私人收藏的伟人像


这张七进大床,在江南很罕见。竟然装了五块楣板和楣板下方连接立柱的七块花罩。繁多的雕饰着寓意百年好合多子多福的百合花、向日葵和灵兽麒麟、龙、凤、龟等,也有刘备招亲、猪八戒背媳妇等戏曲故事。

在许多人眼里,游埠古街的现貌,犹如上世纪70年代的街道模样。有人喜欢这份复古,有人感叹它的破败与停滞不前,生活在老街上的人,似乎早已看淡了这矛盾,自顾自悠闲地生活着。因为,生活要继续。

位于永福桥下的埠头

评论(0)
Day 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