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宝应白鹿岛
[导读] 两年前,即听说大运河西宝应湖畔有了叫白鹿岛的湿地生态公园,心异之,不知是何模样。去年初冬,陪侍友人去园中临湖杉庄晚餐,遂得走进白鹿岛,而有了对它的一面初识。
两年前,即听说大运河西宝应湖畔有了叫白鹿岛的湿地生态公园,心异之,不知是何模样。去年初冬,陪侍友人去园中临湖杉庄晚餐,遂得走进白鹿岛,而有了对它的一面初识。
满眼是树,大片大片的水杉树林,令人惊叹。树已尽卸绿裳,恰傍晚落日,余晖入林,林间落叶竟似一地落霞,呈着别样的美丽。临湖杉庄酒店,是按照国家旅游局四星级标准设计建造的旅游度假村,清清雅雅地临着湖,傍着林,座落在大自然四野的清旷里。而前面是一塘池水,游着两只黑天鹅,即平添了生机和情趣。最是饭后步向户外,天空一碧如洗,蓝宝石似地晶莹,月色皎洁,流着清辉,空气也更加透明起来。远近的树色朦胧,都成了水墨涂写的画卷。微风入林,树涛声轻,像是湖水拍岸,衬着园的静谧和幽美。虽伫立在冬夜的寒气里,却令人留连忘返。可惜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未能尽兴,坐在车上我还在翩然作想:它的春天,它的夏日,它的秋色……
伺之夏初,抖落了一春的忙碌,便有了余闲,恰晴天朗日,我又走进了白鹿岛。园里的导游小刘接待了我,向我介绍了公园的概况,为我勾勒了一幅画图的轮廓。嗬,好大的一片园子:绿地五千亩,水面四千五百亩!其中除了度假酒店,农家乐餐馆,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心和水上乐园等游乐设施,还含着里下河的农耕文化,花卉苗木基地、稻麦良种培育基地,桃园、银杏园……一切都和谐在湖畔湿地的原生态中。心有戚戚焉,便催小刘导我前行。
初夏,虽不骄阳似火,阳光也是燥热难禁了,露天里须张伞而行。未几,步入水杉路,但见树木参天,浓荫一地,而清风徐来,顿生凉意。行走绿色长廊中,左顾右盼皆水杉,一株株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覆地2800多亩,蓊蓊郁郁,苍莽及远,人若置身原始森林中,真箇是旷人心怀,发人幽思。如此偌大一片,实为江苏所罕见,人誉之“苏中第一水杉林”,名副其实矣。外地游客来此,莫不惊叹,呼吸着绿意,在这天然的“氧吧”里“清肠洗肺”。林中多的是负离子,我便大口大口地吐纳着,一缕缕清凉透入怀抱,直觉神清气爽,又何尝不是心神的梳洗呢?
观傍近树木,粗者径可尺余,小刘告我,都40年的树龄了。原来这里是航运林场,曾有一批知识青年在此垦殖,一次性就栽下了3万多棵水杉,年复一年,树便连片成林了。本来待水杉成材,是准备用着造船和修船的,可连续4届领导见树木葱茏,而不忍砍伐,遂留下了这占地两三千亩的大片水杉林。上世纪60年代末,大批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经受着劳动的磨练,其艰难困苦已成为中国文化大革命史不可缺失的一页。而航运林场的知识青年却把历史的见证留给了今天。如今他们都已是年过花甲的老者了,而这些青葱翠绿的水杉,却依旧焕发着青春的光泽,在向人们诠释着人生的意义。也许他们没有这样的初始意识,而适应湿地特点栽种水杉,正是顺应自然之道,而营造出大片绿色的生态来,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哲理。俗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漫步在这绿荫丛中,沐着阵阵凉风,我便怀着对造林者的崇高敬意。路旁一亭间,有一座碑,上面并无文字,我想应该记下这些知识青年造林的事迹,让人们明白善待自然这一人类的共同主题。
水杉树脚下是一地芳草野菜,荠菜开花已尽,而野草莓结果了,绿叶丛中亮着星星点点的红艳,分外悦人眼目。草丛中倏忽窜出野兔,奔跳进林中,自是盎然野趣。不觉到了鸟类保护区,小刘告我,江苏省第26届爱鸟周的启动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一般的树林荫翳,我们便脚步轻轻地步入鸟的家园。但见林间群鸟翻飞,最显眼要数白鹭了,一边飞着,一边嘎嘎地叫着,“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诗句便成了我们眼前的景,艺术美却给我们生活化了。小刘说,“白鹭、丹顶鹤、天鹅等珍稀鸟类都乐于以此为家。在这生态园中栖息的鸟类有150多种,其中一级保护鸟类5种,二级保护鸟类21种。林中相互鸣和的,就还有黄鹂、画眉、百灵鸟、喜鹊、鹧鸪……”百鸟翔集,是大自然和谐的最美图画;百鸟唱和,是大自然和谐的最美的乐歌。“嘤嘤其鸣,求其友声”,鸟儿的歌唱,何尝不也是呼唤与人为友么?犹记大学读书时,在扬州瘦西湖深林中,每以短笛与荫中鸟对歌,此起彼伏,两情相悦,共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深憾今天未曾带得笛来,否则笛音鸟歌相和,人情鸟情相融,那是何等的快意啊。虽如此,一路鸟歌还是引起我心灵的共振。“不如归,不如归……”,是鹧鸪在歌唱,是它们在呼唤人们对大自然的回归,听得出么?
过桃园,历动物岛,又稻麦良种试验基地,便到了宝应湖边。但见湖水一碧万顷,天光云影徘徊其中,别是一种清澄的境界,呈着壮阔大气的美。湖风拂面,凉凉的,湿湿的。水,生命之源,这园中的地的湿,草的绿,树的翠,也都是它的浸润出来的。这湖便是园的魂魄所依,便是一面硕大无比的镜,映出园的一片生态灵秀来。远远地,隐约可见湖心的岛,这就是白鹿岛。说是这岛上芦苇丛生,冬令季节,芦花放白,如着缟素,而从空中鸟瞰,岛形若鹿,故以白鹿名岛。我曾奇怪,这湿地公园怎么叫白鹿岛呢?于今始得释然。岛二百多亩,现在还纯然是原生态,正待开发水上旅游项目。自可想像湖上的游艇飞舟,水中的球类嬉戏,岸边的垂钓……生态旅游中有了现代的元素,但我还是依恋自然的原始,那落霞与孤鹜齐飞,那渔歌唱晚,那寒芦落雁,那生命律动的美丽。我想,如此白鹿也会欣欣然奔跳向明天。
再去临湖杉庄,路上便见两幢楼舍,是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心。县里的中小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来此开展活动。在模拟的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在游乐园里踩钢丝、走木桩、荡浪桥,去工棚里做木工,制陶艺……让他们在沉重书包的压抑下获得身心的解放,让他们在亲近自然中寻找乐趣、获取知识,感知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重要,从而培养学生环保的自觉意识,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把旅游和教育结合起来,大约是白鹿岛湿地公园的首创。以人为本,向青少年进行生动活泼的环境教育,不仅为公园注入了鲜活的人文内涵,而且把生态环保的理念延伸向未来,寄希望于明天,这是很有远见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为什么这里成了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南京大学湿地生态研究所科学研究基地,南京林业大学意杨品种试验基地,就是一样的道理。由此,我也便相信小刘述说的公园的远景规划,一个国家级湿地生态公园、世界级旅游景区,将会展现在大运河畔,宝应湖滨,将会展现在世界的面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已成了现代人的生活追求。其时,就会有更多更多的人走进白鹿岛,在那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的人群中,你一样地还会发现我,或许还有我的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