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机场地服公司团结一心 实现三个突破
[导读]
民航资源网2011年2月14日消息:2010年,内蒙古机场空港航空地面服务公司(简称“地服公司”)领导班子携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在内蒙古机场集团的领导下,仅仅一年的时间,实现了生产、经营和管理上的 “三个突破”。
宽体机型的起降在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简称“呼和浩特机场”)发展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空白,也是首府机场人莫大的心愿。2010年8月16日11时,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波音777-200型宽体客机在呼和浩特机场降落,地服公司作为首府机场重要的生产保障单位,首次完成了此次宽体机型集装箱装卸的保障任务,翻开了呼和浩特机场大型客货机保障的新篇章。为了能够顺利保障此次任务,地服公司精心准备,先后组织员工赴武汉、重庆、天津等地进行观摩学习,向北京空港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学习经验,多次召开运行保障会议,梳理保障流程,明确保障职责,为增加操作人员对集装箱装卸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地服公司还制作了模拟器具进行集装箱操作演练。正是由于地服公司进行了充足的准备,才成就了呼和浩特机场首次保障宽体机型的成功。在完成第一次保障宽体机型任务后,地服公司积极总结保障经验,制定修改作业流程,为迎接下一次的保障做好准备。2010年9月15日16时20分,一架装载着1284只澳洲种公羊的波音747-400全货机由澳大利亚达尔文降落至呼和浩特机场。此次货包机是内蒙古机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活体运输保障,同时,保障数量如此众多的大个头活体动物,不仅在内蒙古尚属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常见,在保障过程中,地服公司在很好地总结之前宽体机保障的前提下,经过不断地演练,成功解决了宽体货机操作、国际货机入关流程以及活体动物入境检验检疫三大难题,顺利完成此次保障任务,使呼和浩特机场货运保障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之后,地服公司陆续进行了波音777飞机的集装箱行李装卸与波音747种马货包机的保障,不断提升了地服公司的保障水平。
地服公司是一个既有保障又有经营的中性代理服务性质的单位,人员设备紧张,运营成本较高,无法借助地方力量的支持,只能靠挖内潜、练内功发展壮大,因此,盈利对于地服公司而言,是一个无比向往但又十分困难的目标。在2010年,地服公司通过对经营绩效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盈利这一令人振奋的目标。在原有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2010年里先后制定十五项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发展轨道。在之前经营状况不是十分理想的情况下,通过地服公司领导班子以及全体员工坚持不懈的努力,强化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以保障区域枢纽战略和支线强区战略的实施为重点,实现了经营管理“四个第一”:第一次实现全年盈利,净利润增长率超过三倍;第一次出现航空公司欠款下降局面,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95天;第一次全部还清内蒙古机场集团公司共计1348万元的各类款项,为集团现金流的稳定做出了贡献;净资产利润率第一次超出机场业8%的平均水准,达到11.28%。“向经营要绩效,向管理要效益”在地服公司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内蒙古自治区机场除呼和浩特机场外全部为支线机场。支线机场机务人员流失严重导致支线机场保障能力得不到保证和提升,限制了支线机场的发展,因此,机务工作的管理,一直是困扰各支线机场发展和壮大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地服公司于2009年开始着手机务维修大证的取得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和修订维修管理手册与工作程序手册,加强对机务人员基础执照及机型执照的培训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于2009年12月15日成功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管理局签发的“七地合并”运行的机务《维修许可证》大证,标志着内蒙古机场集团麾下除海拉尔、包头机场的支线机场将使用统一的机务《维修许可证》,此举也开创了民航华北地区甚至是中国民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航线维修单位“一证多地、统一管理”的先例。通过此举,留住了机务人才,实现了机务人员的资源共享,通过一年的管理,截止到2010年9月,支线机场机务已全部具备了主力机型的放行能力,为支线机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完备的基础。
随着呼和浩特机场的不断发展,地服公司的运营成本与人员设备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地服公司绝不满足于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发展时不我待,仍然需要团结一致,负重前进,压力化为动力,为内蒙古地服事业开创更新局面,为内蒙古民航事业开创更辉煌的未来而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